13 的話
我很好奇新款 Mac Studio 的效能,尤其是跑本地 LLM 的效果。可惜在截稿時候,還沒有看到太多評測結果(看來 M3 Ultra 版本比 M4 Max 晚了點出貨)。只知道 Mac Studio M3 Ultra 比 PS5 Pro 還重。下週我們再來看看相關消息。
上期週報有個需要勘誤的地方,提到 Apple 新硬體的部分:「別忘了現在所有的 Mac 都至少有 8 GB RAM」,應該是「16 GB」。
這週的內容也挺多的。
根據小道消息,備受期待的 iPlayground 研討會,已經開始籌備了。歡迎報名工作人員,連結就在第一篇。
🔰iPlayground 工作人員徵才
是的,今年的 iPlayground 又要啟動籌備了。
要辦好一個社群活動要協調大量的人力、財力、時間。
有興趣的朋友趕快按下標題連結,填寫表單。
📺iOS Conf SG 2025 影片公開
今年的 iOS Conf SG 很精彩。特別推薦這幾個 sessions:
Creating a SnowGlobe in visionOS: From Idea to Reality Composer Pro by Jane Chao. Jane 講得很好,一如他在 ChaoCode 的高水準。因為不熟悉 Reality Composer Pro,所以我學到了很多
Reducing App Launch Times: From Diagnostics to Optimization by Dai Ming. 戴老師的投影片都是自己畫的,可不是 AI 生成!
Don’t Just Port Your iOS Apps to visionOS: Develop with Purpose – Building Sign Language Recognition for VisionPro by Monika Mateska. 在 Vision Pro 進行視覺相關的應用,不就是最搭的用法嗎?
Shrinking Fish: A Functional Programmer looks at SwiftUI by Daniel Steinberg. 我超愛 Daniel 和他的 YouTube 頻道,覺得是最被低估的 iOS 頻道。演講內容是用 SwiftUI 畫碎形,對我這個也喜歡用 SwiftUI 畫圖的人來說太對胃了
Beyond Engineering: Essential Soft Skills For Thriving In Your iOS Career by Carola Nitz. 我特別喜歡這種講 soft skills 的話題,尤其是來自 Netflix 這種頂尖公司的 iOS 工程師
10 Years of Swift: A decade in review by Paul Hudson. 「Paul 們」非常精彩的一場,不能說是演講,應該稱之為表演
🍿Harry Ng 的「使用 Cursor 開發 iOS App」系列
Harry 的影片是比較輕鬆的風格,會有來賓一起聊天、寫程式。
我覺得這是滿好的形式,因為每個人使用工具的方法都不一樣,互動起來比較有意思。
偷偷預告:Harry 跟我會到對方的節目客串。
⏳Apple Intelligence 個人化 Siri 延期
Bloomberg 報導 Apple 內部出了一些狀況,AI 個人化的 Siri 功能無法在今年推出。
Apple 內部怎樣我不做評論。但是個人並不意外 Siri 變聰明的計畫要延期。反而是,今年能夠如期推出的話,我還比較驚訝。
實際上用過就知道(包括 Xcode 16 已經推出的 Predictive Code Completion 與遲遲沒有到來的 Swift Assistant),Apple 在 AI 應用這方面完全沒有準備好。
但是另一方面,無論從消費者、股東還是開發者的角度,我個人都不覺得 Apple 在 AI 競爭的落後有影響其核心競爭力。
iPhone 會因為沒有 Apple Intelligence 就賣不出去嗎?我不覺得。其他科技巨頭或新創都有很多 AI 的成就,每週都有新的模型、服務或工具推出,我也積極在嘗試。比如說 Google 的 Gemini 是真的優秀,但是沒有綁定 Android;iPhone 也可以用呀。
至於開發平台,Apple Silicon 系列的 Mac 採用了統一記憶體存取架構。雖然記憶體很貴,但是竟然是比 NVIDIA GPU 的 VRAM 還要更節省成本。這使得把記憶體加大以後的 Mac,也成了某些情況下挺不錯的 AI 應用開發平台。換言之,Apple 在硬體方面累積的技術還是很深厚。
(我原想在本週報導 Mac Studio M3 Ultra 跑 Local LLM 的表現,不過目前截稿之時還沒有看到夠多的評測。我們下週再來看看。)
新產品 for Apple Intelligence 的宣傳是噱頭,也許是。但是新硬體給了更多記憶體(Mac 全系列從去年已全面 16 GB RAM 起跳),讓開發者以後比較不用擔心使用者的硬體限制,也是事實。
開發者工具方面,要說 Xcode 沒有內建好的 AI 開發輔助工具,我同意。不過 ChatGPT 的 Work with Apps 或是 GitHub Copilot for Xcode extension 都有一點幫助。真的要去用 Cursor 或 Windsurf 開發 Xcode 專案,也沒有很難。花一兩個小時設定,後續再慢慢熟悉操作就好。這些我都在 iOS Developer+ 的相關系列做過更深入的介紹了,就不在此贅述。
總之,我覺得 Apple 在 AI 這塊來說,行銷與公關明顯是不行的。而應用方面,我還是希望 Apple 發揮傳統,把功能做到對大眾實用、容易用,做好再拿出來,也還不遲。
🏙️MacBook Air 藍色外觀與其他 Apple 藍色產品比較──钟文泽
他很有誠意地把近年各種 Apple 藍色產品都擺了出來。
我本來以為 MacBook Air M4 天藍色跟 iPhone 13 Pro 的天峰藍給人的感覺相近,實際上還是差滿多的。
💻MacBook Air M4 跑 XcodeBenchmark──Max Tech
每次 MacBook Air 新推出,還是有人會問我是否能夠拿來開發。
我自己是買過 M2,然後在 Xcode 連續編譯跑一些時間之後就會過熱降速,所以後來還是買了 MacBook Pro。
MacBook Air M4 不會容易因為過熱而降速呢?還是會。可以看看 Max Tech 的影片,他們很喜歡觀察降速的狀況。
標題的連結我是直接指到測試 XcodeBenchmark 的地方。M4 142 秒、M3 184 秒。作為對照的表格資料沒有即時更新。所以如果找不到你有興趣的硬體規格的話,可以去 Pull Requests 看一下。
🆕Swift 6.1 與 6.2 變更內容
Xcode 16.3 包含的 Swift 6.1 還沒正式推出,Swift 6.2 的 release 流程已經開始安排了。
Swift 6.1 比較有感的更新應該是 SE-0442 Allow TaskGroup's ChildTaskResult Type To Be Inferred。使用 withTaskGroup 等語法時可以少寫 of: ReturnType.self
的回傳型別。不過我個人是覺得還是寫出來會比較好讀。
🧪 Apple Releases & News
這週有一些 patch 更新,主要是修補 WebKit 的漏洞(CVE-2025-24201)。
🗺️Apple 新 App Surveyor
用來回報資訊給 Apple Maps,不是給一般使用者的。台灣 App Store 也沒開放下載。
我只是想說,它的 icon 滿漂亮的。融合了 Apple Maps 與 Xcode icons 的風格。
🗞️AiOS Dispatch 電子報──Rudrank Riyam
如果你很想要瞭解以 iOS 開發為主的 AI 消息,我還滿推薦 Rudrank 剛開張不久的 AiOS Dispatch 電子報。
我沒找到全部期數的列表,所以幫你放了既有 3 期的連結,方便點選:
➕歡迎訂閱 13 的 iOS Developer+
這應該不是你第一次聽到我建立了付費會員「iOS Developer+」,不過這次我就不毛遂自薦了,而是邀請了一些會員幫我推坑:
The Host of Cocoaheads TPE - Hanyu, Chen:
我認識 13 已經非常多年了,他總是很樂意的提供他在任何主題上的觀點。
而在 iOS 開發上,他能夠深入的研究出非常 Apple Style 的原生作法,我非常喜歡這種風格的開發方式。
在前幾年 13 創立了「weak self」 Podcast 來討論 iOS 開發相關的技術,也成立了「Apple 開發者週報」讓台灣的開發者們可以用最省力的方式追上最新的消息以及技術,還在 YouTube 上做了「iOS 開發配飯吃」的節目。
用 Twitter 追 iOS 技術這件事情,我也因為 13 在社群大力推廣才開始使用,但我每次跟朋友說我都用 Twitter 在追技術的時候,他們都會露出奇怪的邪笑。
我曾經在當面試官的時候面到2位非常優秀的候選人,我問他們是從哪邊得到這些技術知識的,他們回說是在「weak self」 Podcast 上學的。我立刻笑笑地說:「原來我們師出同門」。
同樣做為熱衷在為社群出力的人,我覺得他的付出令我難以望其項背,也擔心他是否會因此 burn out。
幸運地是優秀的人總是可以找到優秀的解法,13 開始籌備「iOS Developer+」付費會員節目,目前節目內容包含但不限於「Swift 6 的應對策略」、「Dependency 的故事」、「Xcode 與 Cursor 的交互絕技」
(原版文章標題過長,請容我縮寫),這幾篇文章都是我看完之後覺得非常有收獲的內容。
大家平常工作很忙,生活也很忙。如果說要在 iOS 開發上持續精進,我認為訂閱 13 的「iOS Developer+」會員節目,絕對是一個輕鬆且超值的選擇。
Hsun:
在職場上我剛好都是一人團隊、沒有前輩可以帶我,所以常常一個人花時間摸索新技術、獨自面對挑戰,雖然有很大的自主權,但也擔心自己前進的方向是不是正確的,導致自己很焦慮。
而 13 的 iOS Developer+ 剛好就填補了這個角色,13 很知道我們需要什麼(當台灣社群沒有 TCA 的教學影片,配飯吃出現;當工程師為了 AI 焦慮時,心靈文章、AI 應用文章也開始報到了),再加上13 在講解時,會把前因後果描述清楚,常常讓我會有「原來那麼簡單」的驚喜,也因為 13 的影片與文章,我開始在 Side Project 使用 TCA + SwiftUI,並成功說服公司以小範圍融入新專案內,也期待未來能夠完全導入。
我相信無論是資深工程師,又或者是不到一年經歷的新人,都可以在這裡有很多收穫,慢慢撿回能跟上時代的自信。
當前方有一個榜樣可以參考,走得會更踏實,也不那麼焦慮了!
如果你讀了他們的推薦而感到心有戚戚焉,不妨就訂閱起來,或者在此試看。
這期的 13 報就到這裡了。歡迎按喜歡❤️、留言💬、回信✉️與我交流喔。
也歡迎加入 iOS Developer+ 會員,獲取更多獨家的進階 iOS 知識與經驗分享。
如果想要單次 Donate 13 報的話,可以透過 Buy Me a Coffee 買幾顆蘋果給我🍎,謝謝。